山东大学全息生物学研究所所长张颖清教授不幸于去年10月20日含冤离世,噩耗传来,令正在从事艰苦创新的科技人员倍感痛惜,也引起深沉的反思。从曾任国际全息生物学会终身主席,且很有希望为我国争得一项诺贝尔奖的张颖清教授的不幸遭遇中,人们有责任就此事件,对我国科技和学术管理中的种种弊端作些剖析,借以总结经验教训,促进科技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激励并保护好中华儿女的科学创造精神。现仅从科技管理的角度,介绍张颖清和全息生物学的创新成就及其坎坷命运。
一、 概况
张颖清,男,1947年2月出生于内蒙古包头市,1966年高中毕业后上电大和自学,70年代在从事针灸医学过程中发现《生物全息律》,由于影响大,成就突出,1984年被山东大学作为特殊人才引进。80年代中期,张在学术上首创全息生物学理论,著有《全息生物学》、《生物全息诊疗法》、《全息胚及其医学应用》、《新生物观》等多部专著,在国际上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传播和应用。1990年,张在山东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全息生物学研究所,任所长。张于1990年被国家人事部批准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批准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990年在新加坡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全息生物学大会上,张被选为国际全息生物学会终身主席,1991年,国家教委正式发文批准国际全息生物学学会总部设在中国山东大学。
二、 成就
张颖清教授开创性的学术成就,对生命科学、医学和农学等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正是张1985年创立的全息胚学说,明确排除了学术界对动物细胞全能性的争议,从而为12年后克隆羊技术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张发明的生物全息诊疗法,当时已在30多个国家推广应用,使上百万人受益。张的学术成就也获得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评价,1990年第一届国际全息生物学学术讨论会的大会宣言指出:“全息生物学将会成为本世纪和21世纪生命科学领域前沿学科和带头学科之一。”“可以预言,全息胚学说的提出者张颖清教授将获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1992年在挪威奥斯陆召开的第二届国际全息生物学学术讨论会的大会宣言指出:“全息胚学说对生命科学的进步具有重大贡献,在生物学的众多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1996年在洛杉矶召开第三届国际全息生物学学术讨论会时,克林顿总统还向大会发来贺信,对会议作了很高的评价和鼓励。90年代初,张颖清三次应邀访问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颁发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的机构)等大学,在具有诺贝尔奖提名权的教授们的主持下,作了多次全息生物学报告和学术讨论,我驻瑞典使馆科技处、教育处曾三次向国家科委和国家教委发回关于张的学术成就在瑞典获得高度评价的报告,认为“只要进一步做好全息生物学理论的科学论证和推广工作,加强宣传,这一理论的发明者张颖清教授很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使馆科技处的同志说,我国还没有任何一项科技成果能够象张颖清的成果这样,得到诺贝尔奖评定机构科学家的如此评价。早在1988年,全国政协委员王贤才、宋鸿钊在全国政协七届一次会议上提出《建立诺贝尔奖获奖史研究和项目评价委员会,为我国争取诺贝奖创造条件》的1804号提案中,即已建议有关部门对有诺奖苗头的科研工作,象张颖清的“全息胚学说”,作出考查和支持。1995年10月20日新华社内参2906期专门报道了全息生物学研究有望获取诺奖和亟待支持这件科技大事。
三、 遭遇
在现有科技管理体制下,处于超前或突破性大的自主创新,不仅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支持和必要的保护,相反,一个无端的“质疑”,或者一本小册子,就可以轻易断送科学家一辈子的心血,张颖清的厄运就是一个沉痛的教训。1995年4月3日《中国科学报》发表了由一位院士推荐的“对全息生物学的质疑”的文章,此文作者周慕瀛是山东肥城矿务局职工医院的一位医生,他并不了解全息生物学的内涵,质疑文不对题,张颖清写反驳文章,该报不给发表。学术上有不同意见并不奇怪,纵有欠缺之处也应允许在实践中去完善或帮助提高,但在国家科技主管部门尚未对此课题作出正式的评议认定(1995年新华社内参反映了张颖清的“建议由国家科委组织著名专家组成特别评审委员会,对全息生物学理论进行研讨和评审,形成一个科学的结论”的正当要求,听说李岚清副总理对此曾有批示),科技界也未展开学术研讨及证伪的情况下,1996年10月出版的由某院士主编的《伪科学曝光》一书,竟蓦然将周慕瀛的“对全息生物学的质疑”一文收录其中,以极不正常的方式将全息生物学打入了伪科学之列。对于如此重大的科学是非,难道既不需要通过实践检验,又不需采取正常的学术讨论和评议,仅凭个别权威的主观臆判,就能草断其学术生命和创新的学术方向吗?乱扣伪科学帽子的后果使张颖清的命运急转直下,他创立的《全息生物学》在学术上遭到封杀,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被高速取消,研究经费无人支持,申请评奖无处受理,有的大学《全息生物学》课程也被停开。更为痛惜的是,由于学术生存权得不到保障,张积怨成疾,身心俱毁,2002年起,肺肝病变,胸腔积水,久治无效,不幸于去年10月含冤病逝。
四、 教训
我们党一贯重视人才,在新时期里更是对创新人才倍加珍惜,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坚决破除各种障碍,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然而由于科技管理体制和科技立法的严重滞后,对这类重大的自主创新课题和人才,至今仍然缺乏符合其发展特点的评价、鼓励和保护的法律、政策、风险投资等实际措施,相反,乱批伪科学、乱树打假英雄的歪风,却无时不在科学上误导学术方向,干扰管理层的决策信心,致使相当一批超前的创新课题和人才,被忽视或遭严重压制,不仅多次错失问鼎诺贝尔奖的良机,也给国家发展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潜在损失,张颖清的悲剧只是典型的一例。我们认为,有关部门应当象处理重大事故那样,对张颖清事件进行调查和澄清,同时,更有必要对类似的重大科技创新严重受阻的问题以及科技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严惩弊端进行调查认真改革。
(严谷良:国家体改委员会原副司长,此文2005年1月9日在“北京联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