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集锦 >

地方高校大学生信仰状况及对策研

时间:2015-08-14 20:43来源: 作者:赵宗宝 点击: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的理想、信仰教育遇到严峻挑战,学生信仰呈多元化趋势,主要表现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部分党、团员信仰宗教,学生中的信仰诚信问题等。分析原因,既有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也与国内改革发展不如人意,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减弱,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
  

    高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地方。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发展、信息传递的方便快捷,境内外林林总总、五花八门的理念、思潮扑面而来,大学生的理想、信仰也在这潮流涌动中经历着变革、碰撞与升华。调查分析学生信仰状况,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工作,是诸多高校面临的课题。

      一、大学生信仰的新状况

      我们从2007年开始关注大学生信仰问题并在河北省一所高校进行持续地调查研究,一项研究课题于2012年结题。调研中我们采用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问卷发放3900份,回收有效问卷3659份;单独访谈32人,全部为学校在相关统计时主动登记为信仰宗教的学生。调研结果中有三个问题值得关注。

      1. 大学生信仰缺失问题明显

      在3659名大学生中,选择信仰共产主义的1417人,占38.73%;信仰宗教的329人,占8.99%;认为自己没有信仰或不知道信什么的共计1891人,占51.68%,还有少数其他情况。可见,共产主义在学生信仰中仍居首位,但总体比例不高,与教育部的相关调查差距较大。虽然学生信仰宗教的比例较该校200711.21%的数据有所下降[1],但没有信仰的学生超过了调研人数的一半,仍是值得关注的问题。《辞海》对“信仰”的解释是:“对某种宗教或主义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为行动的指南”。这些信仰不清晰的大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可能缺乏目标的召唤与指引,需要解决朝哪看、跟谁走、往哪去的问题。

      2. 少数学生党员、团员信仰宗教问题

      参与调研学生中团员占88.69%,党员占5%,这和该校团员占全体学生比例90%、学生党员占9%的统计数据基本相当。结合调研学生中信仰共产主义的比例仅占四成的情况,说明一些党、团员并不信仰共产主义,这从单独访谈中可以得到佐证。

      我们与32名学生进行了单独访谈,其中团员17人,党员4人,入党积极分子3人,学生干部5人(其中一人曾任校学生会副主席,一人曾任校大学生自律委员会主席)。32名学生中有2名学生是对宗教文化感兴趣,还没有达到信仰的程度。

      周某,浙江温州人,从小跟随信仰基督教的外婆生活,从而对基督教感兴趣,长大后信仰基督教,但在组织发展过程中其入党培养人不掌握她信仰基督教的情况,大三时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校期间曾担任学校大学生自律委员会主席。

      杨某,河北定州人,出生于基督教家庭,共青团员,其本人随家庭信仰基督教,曾任校学生会副主席。

      张某,河北晋州人,出生于天主教家庭,信仰天主教,从小受洗,学习成绩突出,曾多次获得一等奖学金,调研时已被批准为正式党员,但仍信仰天主教。

      左某,石家庄市人,班级团支部书记,信基督教(该生自己认为只是信但还没有成为真正的教徒),调研时为入党积极分子并被确定为重点培养对象。

      史某,河北武安人,出生于天主教家庭,信仰天主教,小时受洗,共青团员,调研时已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

      交谈发现,信教的党、团员多数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与宗教的有神论根本对立认识不够,对“党章”的内容理解不深,只是肤浅地认为共产党员日常表现就是勤奋工作,努力学习,热心服务,助人为乐,感觉和自身宗教信仰差不多。这些人虽然已经入党、入团,但并没有放弃宗教信仰。在问卷调查“您认为共产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是否有冲突”一题时,有68.38%的学生认为不冲突,这说明不仅是谈话的学生不清楚,参与调研的多数学生都有模糊认识。

      3. 部分大学生存在信仰诚信问题

      据学校统计,2010年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71.91%,这接近教育部“近八成的学生表示有入党愿望”[2] 的调研结果。但为什么有一半多的学生没有信仰呢?除了认识模糊外,还反映出一定程度的信仰诚信问题,即有的信仰是形式上信而内心里不信;有的信仰是形式上不信而内心里信。例如,学生半数以上没有明确的信仰,但他们大都具备共青团员甚至党员身份,填过志愿宣过誓;有的入党积极分子一边向党组织递交思想汇报,一边又去教堂礼拜祈祷。内心的归宿与组织的归属不一致,形式的认同与精神的追随相背离。

      二、问题的原因

      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我们认为可能和以下因素有关。

      1. 国际共运遭受挫折、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改革的不完善等交织在一起,影响到大学生的理想与信仰

      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带给人们的不仅是错愕和思索,也动摇了一些人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原来心中的共产主义信仰。当代大学生都是九零后,没有经历过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如火如荼的年代,苏东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也没有印记,在科学艺术文化等方面受苏东地区影响很有限,情感上不亲近。相反,肯德基、NBA、“狮子王”等等却伴随着他们的成长,英语成为从小学到大学的必修课,iPhoneiPad等科技产品一度成为青年人的最爱,美式文化影响渐强。过去常讲经济全球化,实际上紧随经济全球化的是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全球化。发展中国家在消费发达国家有形产品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蕴含其中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文化基因的熏染。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不同价值体系的混乱和冲突,让一些学生焦虑、迷茫甚至无所适从。同时,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在探索中,改革带来的经济成分、生活方式、利益主体的多样化,致使社会价值观呈现多元趋向,人们的焦虑和不安全感增多。加之近年来一些腐败大案频发,官员违法乱纪行为不断挑战民众底线,玷污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影响到大学生对党和政府的感情,进而动摇共产主义信仰。

      2. 宗教影响越来越大,科学无神论教育亟待加强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宗教的包容度不断提升,信仰宗教的人群呈扩张趋势。大学生年龄相仿、阅历相似、发展需求相近、受同类群体影响大,相应的信教人数在逐步增多。同时,现代宗教已不再是深山古刹晨钟暮鼓,而是呈现出宗教社会化的特点。特别是在慈善事业、志愿服务、救灾祈福等方面,宗教团体的社会影响力在不断增强,大学生往往愿意参与其中。我国虽然从法律上实行教育与宗教分离,但高校中已开始出现地下非法宗教组织,境外机构派来内地传教的外教和留学生也不鲜见。相比较来讲,科学无神论教育则重视不够,高校中有人觉得学生从小就接受共产主义理想教育,现在讲无神论没有必要;有的觉得形势就这样,做工作成效也不大;还有的对科学无神论知之不多,不知道从何入手。我们认为,要教育引导好学生,首先必须先引导好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现在一般高校青年教师入党积极性不够高,但信仰宗教的人数却逐步增多。尤其是高校教师由国(境)外回来的越来越多,一些教师甚至党员在国(境)外期间追随了新的信仰,潜移默化的对学生会有影响。《说文解字》这样解释“教”,“教,上所施,下所效也”。教师的思想行为对大学生有强烈的示范和激励作用。所以,科学无神论教育在注重学生教育的同时,更应重视高校教师的教育。

      3. 以往宣传教育的负效应开始显现,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过去关于西方世界的宣传教育偏重对资本主义固有矛盾、负面问题的批驳、揭露,对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缺乏客观的分析和评价。随着东、西方交往的逐步增多,青年人对西方世界了解的渠道、手段愈加丰富。大学生开始用新的途径和视角去审视、观察、评判资本主义世界。对宗教的宣传也是一样,以往过于强调负面影响,对宗教的积极意义很少谈到,而现在的大学生看到的多是积极的一面,很少去思考负面的东西,这就造成两方面认识反差很大。使得部分学生怀疑、抵触甚至排斥我们的宣传教育,包括共产主义信仰。

      4. 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滞后,教育效果不理想

      现在大学不论办学层次高低,或多或少都有些浮躁,在学生思想教育方面出现的问题很多,主要体现在“硬”“慢”“浅”“少”四个方面。所谓“硬”,就是片面、机械地理解和运用列宁的“灌输”理论,对学生的指导、关怀不够,教育者居高临下、指手画脚,达不到循循善诱、春风化雨的境界,学生与党、团组织以及老师不亲近。所谓“慢”,就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方式、手段落后于形势变化,墨守刻舟求剑、引婴投江式的思维,做了很多无用功。所谓“浅”,就是高校学生部门和教师热衷于领导看得见的轰轰烈烈,轻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学生工作浮在面上。如该校2011年《团内通讯》共刊登了142项活动报道,但没有一项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调研活动。所谓“少”,就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投入少,高水平教师少,理论联系实际少,教育内容真正进头脑少。

      5. 学生精神压力大,需要能抚慰心灵的精神产品

      当代大学生承受的方方面面压力很多,尤其是地方院校大学生,在升学就业发展等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很多憧憬、追求在与现实的较量中纷纷败下阵来,一些人不再为理想奋斗,而更重视现实困难的解决。这可能也导致一些学生没有信仰或不知道信什么。调查显示,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之一是在困惑的时候需要精神和心理慰藉。调研中学生史某谈到:心中有了主就有了精神寄托,有困难敢于去面对、去支撑。而上世纪唱着“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的大学生往往想到的是党团组织以及班主任、老师的指导,激励奋进的是共产主义信念的力量。在“您信仰宗教”的原因一项中,选择最多的是“寻找精神寄托”,以后依次是民族和家庭影响、宗教文化吸引、好奇心,排在第五位的是“宗教教义具有真理性”。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现在一般高校教师课时、科研成果等都可转换成工作量进而换成人民币,导致无论教授还是辅导员,往往都愿意将能转化成工作量的事情放在第一位,重视育人的不是没有,但很不够。这样学生有问题有困惑的时候,少有人跟他们耐心地辅导、沟通和交流,而宗教组织和人员在这方面比一些学校的党团组织来的快,又很深入细致,他们的工作正是填补了部分学校工作的空白。

      6. 大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欠缺,党员质量需要提高

      高校中学生党员、团员信仰宗教,这从一个侧面说明高校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存在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高校偏重对学生能、勤、绩等“表现”的量化考察,忽视了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理想、信仰等隐性“内涵”的培养。同时,由于组织上对高校学生入党有比例要求,有的院系一名党员要培养多个积极分子,培养人与被培养人的交流和沟通不够,对大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指导帮助严重不足。例如,学生张某,连续三年获得一等奖学金,日常表现非常突出,班级工作积极肯干,入党考察、评价非常好,但其真正信仰的是天主教。

      同时,现在社会上包括高校,对入党、当学生干部等赋予了很多实际的利益,使得缺少或没有共产主义信仰的学生入了党,甚至也不排除学生为了谋取私利而入党。比如,选调生等考试要求必须是党员和学生干部,学生社团等锻炼经历都不算,不是党员连考“村官”的资格也没有,就使得部分学生想方设法取得党员的“身份”,填上“干部”履历。

      三、解决措施

      1. 开展调查研究,把握青年脉搏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强调了战争中信息工作的重要性。高校对学生信仰的引导也是一样,首先要对学生思想的困惑、处事的困扰、生活的困难、就业的烦恼等要有所了解和把握。个人信仰属于内心所藏灵魂深处的东西,与口头宣誓、书面保证并不一致,这就需要教育者在深入调研上下功夫。但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及教师往往不愿意进行理想、信仰等方面的调查研究,一方面害怕发现问题给自己带来工作麻烦;一方面,思想状况调研难度大,仅凭会议座谈和问卷打钩往往发现不了更多更深的问题;再者,关于大学生理想信仰方面的调研成果一旦与“官方”的口径不一致发表很难,对评职晋级没有实际意义,这都影响到教师调研的积极性。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去倡导和推动,改变高校报喜不报忧的状况。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调研的手段工具也在不断进步,既可以通过传统的问卷调查、谈心沟通、日常观察等显性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邮件、QQ等隐性方式,还可以委托专业机构做。在此基础上,可以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引导大学生树立起马克思主义信仰。

      2. 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工作艺术与成效

      一是在工作界定上,慎用“思想政治”的名号,宜用“公民教育”或者“大学生全面发展”等形式,避免学生从一开始就反感、疏离甚至“逃逸”。可能有些专家不接受这种观点,但我们认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当然要理直气壮,但在具体形式上要讲究策略和艺术,要适应“新青年”的特点,不能因为内容正确就不考虑教育途径和方式。二是工作落脚点上,要建设好思政课程,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可度,重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学生头脑中的构建。要保证教学体系的完整,绝不能随意删减内容、压缩时间、简化考核形式。同时,根据思政教学知行合一的特点,要努力实现理论讲授与工作实践对接,教学活动与科研教研对接,发挥课程教育的综合效益。三是在教育形式上,充分发挥隐性课堂的作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改变以往教师头脑中“课本是真理,老师讲真理,记住书本知识等于掌握了真理”等惯性思维,通过改善育人环境、开展社团活动、必要典礼仪式等实现熏陶引导的目的。四是切实做好科学无神论的宣传教育。如果顾虑在社会上大张旗鼓地宣传无神论思想容易引起宗教信仰者的反感,那么在90%以上都是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高校宣传无神论思想应该是理直气壮的,不宣传才有违教育的宗旨。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要讲清楚什么是科学无神论,要分析宗教的本质及其“魅力”所在。五是做好解疑释惑,促进学生成长。教师要学会运用辩证法客观分析大学生面临的思想困惑,实事求是,联系实际,对理论与现实有矛盾的地方不回避、不搁置,科学分析,敢于面对。比如,就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课相关内容来讲,既要深刻剖析资本主义固有的基本矛盾,又要科学评价资本主义在自我调整中取得的进步;既要高度赞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要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既要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讲明白“六个为什么”,又要客观评价资本主义价值体系中一些有益的成分,改变凡资本主义的东西都一无是处的教条说法;既要尊重宗教信仰者的选择,又要敢于善于宣传科学无神论思想等等。同时,要允许并引导学生就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让学生在思考中进步,在辨析中提高,在研究中成熟起来。

      3. 引导学生科学地认识宗教,消除宗教神秘感

      我国是宗教信仰自由的国家,宗教的“五性”也决定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将存在。近年来受社会上信仰宗教人数增多的影响,高校大学生信教人数也逐步增多。大学生思想开放、崇尚个性,容易受同学、伙伴影响而信仰宗教。加之建国后一段时期特别是文革期间,我国对宗教是限制的状态,所以一般人对宗教有神秘感,存在一定数量的“望教者”。这就需要高校一是要做好信教学生的工作,教育他们依法信教,按照相关规定参与宗教活动。二是开设有关宗教的课程,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宗教,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宗教。三是培养有关宗教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人才,提高对大学生解释说明的能力和水平。过去常讲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先要有一桶水,实际上,如果方式方法不妥,有一桶水未必能给出一杯水,地方高校尤其缺乏这方面的专门人员。四是严厉打击非法宗教特别是“法轮功”邪教,消除对学生的干扰和影响。

      ⒋ 重视并加强大学生统战工作

      由于党、团员比例较高,大学生统战工作往往不被重视。加之机构、编制等因素,高校统战工作的力量相对薄弱。比如,该校作为省属本科院校,宣传部与统战部合署办公,党委宣传部长兼任统战部长还有其他兼职,统战部没有专门的编制,宣传工作紧张时投入到统战工作特别是大学生统战工作上的精力很有限。而和大学生接触更紧密的团组织和学生会对统战工作又很陌生,不知道做、不会做甚至不敢做。

      我们认为,普通高校虽然在层次上与重点院校有差距,但学生人数并不少,而在信仰问题上重点院校与普通院校的同龄学生没有大的差别,所以,普通本科院校也应当设立专门的统战工作机构,最起码要有专门的人员编制,同时,学校对大学生统战工作要齐抓共管,基层党、团组织都要发挥作用,要加强对党务工作者及辅导员进行专题培训,提高他们的统战工作意识,丰富统战工作特别是关于宗教方面的政策法规及相关知识,依法规范宗教信仰者的相关活动。

      5. 提高党员质量,确保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

      现在高校要求入党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在数量增加的基础上如何确保质量,是党员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也就是要解决好“入口”与“出口”问题。一是加强对入党培养人的培训,提高培养人的工作素养。高尔基讲“如果你不认得路,又怎样替别人指路呢”,所以,培养人质量非常重要;二是完善考察环节,听其言观其行察其志,“以所见知所不见”,严把入口关;三是加强入党后教育,特别是对入党前后反差较大的学生进行重点考察,严格要求;四是逐步取消相关考试、录用对党员身份的限制,允许德才兼备的非党学生参与,减少或避免为应考而入党的现象;五是严格公示等组织程序,接受各方面监督,排除社会上的干扰,杜绝发展党员中的不正之风;六是从严治党,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对高校中不合格的党员采取清退措施。

      6. 加强对外交流和对外教的管理

      现在,高校师生出访和外教来校任教都很频繁,这对于高校提高办学质量无疑是有益的。但国外资助的出访,有些是有政治目的,而外教一般也都具有宗教信仰。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对出访的师生进行相关教育。同时,要对来校外教和留学生进行甄别,向他们宣传我国的法律法规和宗教政策,决不允许利用特殊身份传教。

参考文献

1] 赵宗宝,李小梅、王兆云.大学生宗教观现状分析及良性变化对策——基于河北省五所高校的抽样调查[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71):37-41

2] 教育部.2012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表明大学生思想主流继续保持良好态势[EB]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987/201206/137018.html

3] 杨飞,刘海华,田景文,姚英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现状调查报告[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82):32-36

  

      作者简介:赵宗宝,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纪委副书记,副研究员,河北省思想政治工作特约研究员。

      本文责编:习五一

      (《科学与无神论》2014年5月)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尹湘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开放浏览 注册时间:2015-06-06 13:06 最后登录:2016-06-04 22:06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