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孙云峰
2005年中国十大科技骗局之三
“诺奖新星”原是谣传今人叫屈是何居心
新闻回放
张颖清之死引发“冤案”之争
2005年1月26日,新华网山东频道一篇名为《中国科技界悲剧―――山东生物专家张颖清含冤早逝》的报道将张颖清以及他所创立的全息生物学说再次推向公众领域。报道称:“乱扣伪科学帽子的后果使张颖清的命运急转直下,他创立的全息生物学在学术上遭到封杀,其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被取消,研究经费无人支持,申请评奖无处受理……”
2005年10月20日,在位于北京朝阳门内大街的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会议室,又召开了一场题为“张颖清事件的反思―――纪念张颖清教授逝世一周年”的学术讲座,参加讲座的有关人员宣称:“张颖清教授是原山东大学全息生物研究所所长,极有希望获得诺贝尔奖提名,由于个别‘反伪斗士’不问青红皂白将全息生物学打为‘伪科学’而消失。”
张颖清到底是何许人也?是伪科学的传播者,还是“诺贝尔奖希望新星”?
记者调查
张颖清身世真相大白
张颖清生前曾经是山东大学教授,山东大学全息生物学研究所所长。据方舟子调查,张颖清曾是针灸医生,在20世纪80年代创建了所谓“全息生物学”,杜撰了“全息胚”、“全息元”之类的名词。
山东大学哲学系前系主任周立升教授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证实,1984年持电大文凭的张颖清是被作为自然辩证法的专家引进到山东大学的。当时考虑到张颖清是搞全息生物学的,曾经想把他推荐到生物系去,但是没有得到生物系专家的认可,此后在山东大学20年,他从未进入过生物系,他的理论也从未被生物系专家所接纳。
到了1990年,张颖清离开哲学系,创建了全息生物学研究所,同时在新加坡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全息生物学学术讨论会。会上,张颖清被选为“国际全息生物学会终身主席”。此后几年中全息生物学在全国迅速打开影响。
专家回访
全息生物学被学术界完全否定
最近,中科院院士,著名生物学家邹承鲁在网络上发表了题为“关于张颖清问题的情况说明”公开信,首次披露了10年前他所组织的一次中科院生物学部常委扩大会的详情。
北京科技报: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张颖清及其全息生物学的?
邹承鲁:1995年,我收到一封质疑张颖清全息生物学的文章,当时媒体都在炒作全息生物学,我对此也颇有看法,我觉得至少从百家争鸣的角度看也完全应该发表,就推荐给《中国科学报》发表。
北京科技报:10年前您为什么组织中科院生物学部常委扩大会对张颖清的全息生物学进行讨论?
邹承鲁:当时是李岚清副总理下达任务要核实关于全息生物学的相关情况,因为山东大学向国家领导提交报告,要求重点支持全息生物学的研究,李岚清副总理批交科学院审查讨论,科学院又将李岚清副总理批件转生物学部处理。我当时任生物学部主任,组织了一次学部常委扩大会专门研究此事。
北京科技报:这次会议得出了什么结论?
邹承鲁:通过调查和会议讨论,完全否定了全息生物学。会后,我还写信给张颖清,告知他不要继续炒作,否则将保留公布全部调查材料的权力。此后,通过山东大学的朋友了解到,张颖清也没有继续炒作全息生物学,跟着他做研究的人也纷纷离开。
北京科技报:那您觉得这个研究应该属于哪个领域?
邹承鲁:哪个领域都不是,是他自己瞎编的。
诺贝尔希望之星的传言从何而来?
一直为张颖清喊冤的人士,强调的一点是:张颖清本是极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的,他是在问鼎诺贝尔奖的途中被错误打倒的。
记者查阅了相关报道发现,这一观点最早见于1990年第一届国际全息生物学学术讨论会的大会宣言,宣言称:“全息生物学将会成为本世纪和21世纪生命科学领域前沿学科和带头学科之一。可以预言,全息生物学说的提出者张颖清教授将获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方舟子认为,那本来就是张颖清本人组织的会议,不过是自吹自擂罢了。
除此之外,张颖清也一再声称他曾在瑞典Karolinska医学院做学术报告,而且在场的诺奖委员会医学及生理学组秘书不仅对他的报告评价很高,并声称将推荐他为诺奖候选人。
为了核实此事,邹承鲁曾特意给诺奖委员会医学及生理学组秘书写过一封信,也收到了对方的回信,大意是张颖清在Karolinska医学院的报告不是应邀报告,而是由我国驻瑞典使馆推荐的,他在报告后只不过是说了一些常规的客套话,完全没有推荐他为诺奖候选人的意思。
大约在1994年或1995年,张颖清的确在Karolinska医学院的主校区和南校区给中国留学生和学者做了两次报告。这位学者参加了在南校区举行的那次报告,共有大概15名听众,全部是中国人。实际上,张颖清是受到了驻瑞典中国大使馆官员的邀请,没有任何Karolinska医学院校方人员参与此事。
邹承鲁说:“还没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没有在严肃的国际性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而是依靠报纸、广播、电视或科普刊物的宣传而获奖的。宣称有希望获得诺贝尔奖只能是他自己的炒作。”
记者手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某些人却借着为人鸣冤叫屈,企图继续在活人的世界制造混乱和传播伪科学,可谓居心叵测。对于早已离去的人,我们似乎不应该再继续议论他的是是非非,更何况这实际上是一个早已经盖棺定论的事实。